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安排,從2008年1月1日起,被列入第一批實施市場準入制度管理的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目錄中的39種產品,須獲得生產許可證并標注“QS”標志方可上市銷售或使用。1月5日記者在沃爾瑪、利客隆等大型超市發現,獲證食品外包裝上100%都標注了這一標志。但廣大市民對這一標志的相關知識還是知之甚少,隨機采訪中僅有1/4的市民認為其可能是有關食品安全的,絕大多數市民仍是處于“無知”狀態。
“QS”標志是由“質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頭QS和“質量安全”中文字樣組成的食品市場準入標志。標志主色為藍色,字母“Q”與“質量安全”四個中文字樣為藍色,字母“S”為白色。而這39種需持“QS”標志的產品包括米、面、油、醬油、醋、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調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餅干、罐頭、冷凍飲品、速凍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28類食品的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
之前市民買食品首先看是否過期、是否衛生,質量有保證永遠是第一。而與食品“肌膚相親”的外包裝是否安全,卻難以保證。今年起,市民可以打消這個顧慮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食品外包裝與以往相比,基本沒有什么大的出入,但仔細查看2007年12月份以后的產品便會在不同商品的不同位置發現它的存在。
記者發現,該標志有的是在模具的適當部位、外包裝、標簽或說明書上加印(貼)“QS”標志;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產品,如塑料奶瓶、塑料飲水杯、糖果,則在其最小銷售包裝、說明書或產品上加印(貼)有“QS”標志;還有的“QS”標志是在包裝袋產品的大包裝上,消費者無法看到。
此外,國家允許之前生產的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合格產品在保質期內繼續銷售。各超市食品區的負責人也都表示:超市在進貨來源上對這一標志的把關是非常嚴格的,新進貨物中若沒有“QS”標志一律不得上架出售。
據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自2001年開始,首先在米、面、油、醬油、醋五類食品中推行。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宣布:年底前將完成28大類加工食品生產企業的市場準入的審核工作,這也意味經過五年時間的努力,國內所有加工類食品都已經納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管理。共發放了八萬七千多張食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90%,六萬多家無證生產企業被查處取締。
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實施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后的食品合格率與實施前相比,平均提高了3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