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鋼市階段性“筑底回升”已無懸念,但經過近半年的鋼價下滑,商家依然“心有余悸”,像過去幾年“單邊拉漲”的行為已明顯減少。據國內知名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提供的最新市場報告,鋼市內“人心思漲”,但對行情的反復是有心理準備的。短期內市場的上行動力大于下跌風險。
據監測,進入3月份以來,國內建筑鋼市“筑底回升”的態勢已基本確立。西本指數每噸震蕩走高140元,部分前期超跌的品種漲幅更是超過每噸200元。由于“底部”漸明,市場的成交氛圍日漸活躍,鋼廠的生產積極性也有明顯提升,再加上資金成本有回落的跡象,多項因素疊加,鋼市季節性回暖的行情逐步生成。
對于鋼市的需求回暖,要有理性的分析。從長期的基本面來看,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增速在下滑,房地產市場依然處于調控狀態,宏觀經濟增長的目標速度在下調,這些都對鋼市需求產生長期的抑制作用。但在短期內,下游需求還是出現了季節性的回暖態勢,相關數據顯示,滬上農歷2月份的建筑鋼終端采購量較農歷1月份大幅回升了89%左右,終端需求和“中間需求”都在趨于活躍,這說明市場信心正有所恢復,也為鋼價的暫時回升打下基礎。
需求回暖,鋼價走高,也使得鋼鐵原料價格有穩中回升的苗頭。這其中有鋼廠補庫推動的因素,但更多的則是一種“慣性的跟漲”行為,市場基礎并不牢固。據相關機構的礦業分析師說,3月份以來,國內礦價總體還是維持穩定,華北鐵精粉市場的需求還是比較低迷,礦價其實缺乏內在的上漲動力。進口礦價是先漲后穩,3月以來每噸上漲2美元左右。澳大利亞西北部港口受颶風影響一度關閉,淡水河谷卡拉加斯礦鐵路因事故也短暫關閉,加之澳大利亞通過礦產資源租賃稅法案,這幾個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進口礦價的上漲,但總體的影響程度并不大。
目前鋼市最關注的還是鋼產量下一步的釋放情況。據機構監測數據,1月份和2月份國內日均粗鋼產量環比分別增長了8.8%和5.3%,打破了去年4季度產量連續低迷的局面。今年前2個月粗鋼年化產量已達6.85億噸,略高于去年全年的平均水平。可見,在經過去年4季度的明顯減產之后,鋼廠的產能釋放已開始逐步恢復,其產量的增長速度超出了市場預期。復產太快,只會對鋼市的恢復造成壓力。不過,有一點比較可喜,2月下旬之后,鋼材庫存開始見頂回落,目前已經連續5周減倉,總減倉幅度為4%左右。
相關機構分析師認為,接下來的農歷3月,鋼市的需求釋放仍將處于年內的較高水平,鋼價的上行基礎應該還在。不過,需求釋放的節奏和強度,還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自去年9月份以來,國內鋼價經歷了長達半年的下行通道,總跌幅接近每噸800元,相當一部分鋼廠和貿易商出現了階段性虧損。目前鋼市好不容易初現回暖跡象,當然是“人心思漲”,不過也還是“心有余悸”,只能瞻前顧后,謹慎推高。市場走勢很可能表現為“漲漲歇歇、盤整拉升、幅度有限”。 (記者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