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一年度全球長期貿易鐵礦石價格談判“大幕”初開,但圍繞鐵礦石貿易整個產業鏈的“市場異動”,今年以來卻從未止歇過,F貨礦價、海運價格等等“價格指標”連創新高,幾乎達到“失控”式暴漲的程度。在談判開始前的“節骨眼”上,全球三大礦業巨頭之一的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突然提出與力拓的合并建議,引起全球范圍的軒然大波。 種種現象都在吸引市場人士的關注。市場的混亂往往是其調整的“前兆”,也暗示著最關鍵的“市場時段”正在到來。這時候,眼前利益較量的背后往往包含著長期利益的角逐。新一年度礦價談判要謹防定價機制向混亂的現貨市場“看齊”,這對中國鋼鐵業的長遠發展影響重大。 “三不”亂象 對今年以來鐵礦石貿易的市場異動,有業內人士概括為“三不”亂象:不持續、不合理、不“及料”。 鐵礦石現貨價格呈現出“不可持續”的暴漲態勢。今年國內鐵精粉市場總體上漲,其中8至9月份上漲最快,河北地區66%鐵精粉噸價從不到700元猛漲至1300元左右。進口鐵礦石市場價格也是大幅上漲。63.5%印度粉礦現貨市場價由年初的每噸680元上漲到目前的1450元左右,每噸上漲了770元,漲幅高達113%。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同比上漲27%以上,呈逐月上漲態勢。 鐵礦石海運價格“超常上漲”,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直指其“不合理”。今年以來巴西到中國的鐵礦石海運市場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經過6、7月份的調整后,在11月中旬創出每噸96.16美元的歷史新高;澳大利亞到中國的運價在10月下旬也創出了歷史新高。相關人士指出,由于油價、折舊費用及人工成本增加,加上美元貶值等因素,干散貨海運費適度上漲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出現的超常漲價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合理的。 在礦價談判即將開始之際,礦業巨頭突然提出合并建議讓人“始料不及”。雖然必和必拓對力拓的合并建議不僅遭到力拓的多次拒絕,而且在全球鋼鐵業界也遭遇一片“反對之聲”,目前難以預料其結局究竟走向何方,但是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礦業巨頭借“合并建議”的預期效應影響新一年度價格談判,這還是一個“流于表面”的看法。更為深層的原因可能是,全球鐵礦石供求基本格局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進入一個調整期,礦業巨頭正在考慮利用目前的“過渡期”全面安排未來市場的利益格局。這從澳礦多次提出要解決現貨礦與協議礦“價差”問題的急切心態中,也可領略一二。即期的利益博弈事小,長期的機制之爭事大。 不能向“混亂”看齊 據多位市場人士分析,在新一年度談判中,需要避免一種“向混亂看齊”的“危險傾向”,即長期協議價被混亂的現貨價“牽著鼻子走”,國內核心鋼廠的長期利益被分散的小鋼廠的短期利益“蠶食”。如果這個傾向被引入談判的“慣例”中,就會對中國鋼鐵業的長遠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即使將來全球礦石供求趨于平衡,也會形成一種“價格心理上的不平衡”。 相關專家認為,長期協議礦與現貨礦雖有一定關聯性,但兩者畢竟分屬兩個不同特性的市場,無完全的可參照性,F貨市場是短期現象,其表現具有較大波動性,難以反映長期穩定的發展趨勢。鐵礦石作為大宗商品在使用上具有專屬性。從短期看,鐵礦石價格偏離正常水平,使鋼廠成本增加,供應商獲利,但鋼廠一旦利潤下降必然會導致產量下降,減少對鐵礦石的需求,從而損害供應商的利益。合作雙贏才是供需雙方的共同選擇,向“混亂看齊”不符合這個共同選擇。 要有平常心、耐心,更要有決心 當然,從根本的戰略上來說,中國鋼鐵業“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實質性推動產業的結構調整。應對礦價談判,一方面要有平常心和耐心,但更主要的是要有決心。這個決心就體現在對戰略問題的認識、把握和解決上。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陳浩然曾在一次研討會上說,供求關系決定市場。要以平常心看待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進口商品國際市場行情的波動。除了某種程度的人為因素,比如供應方面的壟斷集中,鐵礦石進口價上漲原則上體現了供求關系的變化!斑@是要以平常心對待這種變化的依據”。 中國鋼鐵業的產業集中度低,利益表達和訴求分散,產業成本形成結構不完整,對鐵礦石的需求構成了無序的“放大效應”,致使礦價和運費出現一定程度的“虛高”成分。這是產業結構性問題,“難以一夜求變”。有些分析人士認為,要有足夠的耐心,“給中國鋼鐵業足夠的時間”。 但耐心絕不能取代解決戰略性問題的決心。陳浩然說,只有真正從節能減排、治理環境入手,切實淘汰那些落后、能耗高、污染嚴重、排放不達標的鋼鐵生產能力,從鋼鐵生產源頭上把不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因素排除掉,中國鋼鐵產能的規模以及對鐵礦石的需求才能被調控到合理的水平上,從根本上影響鐵礦石的進口貿易!斑@個決心一定要下”。 不少專家也認為,對中國鋼鐵產業鏈要有長期穩定的引導方向,具備足夠的前瞻性。這個龐大產業下一步的資源結構、海運港口的配套、成本計算方式的轉變等等戰略性問題都要早作安排。有了戰略目標,不管相關市場短期如何波動,產業導向長期穩定,才能帶來產業的結構平衡,不會再出現“要礦石缺礦石、要運力缺運力”現象的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