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空轉:防范經濟減速和金融熱潮之間的風險

      2013-05-02 14:39     來源:財經國家新聞網     編輯:林天泉

        一季度統計數據公布,實體經濟與金融數據的鴻溝明顯。事實上,數年來中國廣義貨幣的高速增長,并未解決實體經濟的資金短缺問題。

        背后的結構性原因,就在于大量資金交易其實循環于金融機構之間。M2增量中很大一部分,在銀行、信托、保險企業等機構間游蕩。企業三角債、銀行票據和進出口貿易,成為三大“空轉”風險點。

        4月17日,在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社科院主辦、《財經國家周刊》承辦的第二次宏觀經濟季度分析會上,一線經濟學家對2013年一季度“看不懂”的經濟走勢進行了結構性的診斷,提醒在經濟減速和金融熱潮之間需防范的空轉風險。

        “空轉”之謎

        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大幅度增長,但總體經濟卻出現下滑,企業融資困境依舊,大量貨幣在金融機構之間“空轉”

        “經濟下行風險正在加大,中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在深刻變化,這是過去30年來都無法理解的。”曹遠征翻看著國家統計局4月15日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緩緩說道。這位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對桌上的數據開玩笑說“沒能看懂”。

        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全國出口總額5089億美元,同比增長18.4%,且前兩月出口形勢明顯回暖。此外,截至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達65.76萬億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2.76萬億元,同比多增2949億元。

        然而綜合所有數據后發現,在出口形勢如此之好時市場表現卻顯得不夠給力,信貸規模增速如此之大時經濟難見明顯回暖,居民收入增長之時全國消費增速減緩。

        2012年以來,較快的貨幣擴張政策卻并未給實體經濟帶來多少裨益,全國范圍內的企業仍面臨缺貸、愁貸甚至求貸的境況。大量數據表明,企業實現了銷售數量的增長,但卻未實現銷售收入的提升,陷入了即便產品售出也拿不到貨款,轉而只能再次求助于銀行貸款投入再生產的現實之中。

        “貨幣信用正在‘空轉’。”4月17日,在統計局和社科院主辦,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承辦的第二次“宏觀經濟季度分析會”上,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貨幣信用自身內部循環、自我‘空轉’的數量正越來越大,速度正越來越快”。

        虛擬膨脹,實體萎縮

        國家統計局公布,截至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3.61萬億元,同比增長15.7%,增速比上年末加快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1.12萬億元,增長11.9%;流通中貨幣M0余額5.57萬億元,增長12.4%。

        M1由通貨和活期存款、支票存款構成,其中企業存款占據主要份額。在經歷去年上半年增速下降、下半年上揚之后,今年一季度M1超速攀升。但專家分析,實際上企業存款等帳目數據正在下行,究其原因,則主要源于全國范圍內企業流動性偏低,尤其原材料和資金出現困難,以及企業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M2不但增速可觀,其與全國GDP之比已超過了200%。”向松祚說,當下全國廣義貨幣規模已經比2008年40萬億的兩倍還多。

        從2005年以來,長期存在的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在2009年實行刺激性寬松貨幣政策時被火上澆油,導致信貸開始脫節實體經濟。2013年一季度,無論GDP、財政收入、社會消費總額、出口增長、工業增加值還是企業利潤,增速均被貨幣供應量“甩在身后”。

        統計數據顯示,貨幣增量很大部分涌向了房地產領域。今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9.9%,而住房貸款新增了9700億元,高出去年同期4700億元之多。并且,M1中,房地產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速29.3%,高出去年同期21%,勢頭迅猛。

        向松祚進一步闡釋,一季度M2離奇增速的背后,有兩個深層次緣由。

        一方面,虛擬經濟高速膨脹,而制造業等支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卻明顯利潤微薄,以致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原有的傳統制造業中,幾乎找不出不涉及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投資的企業。

        另一方面,過去幾年中,實體經濟因發展模式和嚴重產能過剩而出現相對萎縮。“今年以來,我國仍有12個行業處于產能過剩狀態,經營微利、虧損甚至破產倒閉的狀況仍在持續。”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鴻光透露,目前煤電油運等行業的設備利用率為78.2%,鋼鐵、水泥和建材等傳統行業約75%,所有行業的均值約在79%到83%之間。

        向松祚談到,過去十年來,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局部操作,在某種意義上埋下了虛擬經濟膨脹而實體經濟萎縮的種子。

        貨幣信用“自轉”

        金融體系內部的失衡,進一步加劇了貨幣“空轉”的數量和速度。

        “金融體系正在遭遇麻煩。”曹遠征表示。宏觀上信貸高速增長但微觀上中小企業融資越來越難,早已不足為奇。盡管央行和銀監會管控的銀行信貸官方利率有所下降,但現實中民間企業、機構和個人所能接觸的借貸利率卻常常高得出奇。擴張性貨幣政策執行至今,微觀上效果并沒有全部顯現。據向松祚估算,一季度全國新增人民幣存款6.11萬億元中,至少有1/4來自于貸款派生。各銀行在考核時點上變相攬儲、以貸拉存的慣常做法已經陷入了惡性循環。

        在銀行普遍對中小企業惜貸、抽貸的浪潮中,一些大型國有企業某種意義上成為了資金“二道販子”,國企憑借相對良好的信用而輕易獲得貸款,轉而投向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等高收益領域。更有甚者,2012年以來,個別大型銀行利用信貸規模激增的勢頭扮演著資金拆出行的角色,并隨之有中小型銀行扮演資金拆進行,使得新增信貸因“擠出效應”而并未落實到產業升級、企業更新換代等關鍵領域。

        據一位券商人士透露,2012年下半年以來PE私募股權基金嚴重遇冷。一方面是由于優質項目暫時性匱乏,另一方面源于融資方的籌資難度日益加大。與此同時,銀監會公布2013年2月末銀行業總資產達到133.5萬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卻有高達22%-53%為國債、金融債和同業拆借等非信貸資產。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貨幣政策所引發的經濟高杠桿率風險。

        向松祚比較了中國、美國、歐盟和日本四個國家和地區的杠桿率數據,發現美國居民杠桿率最高,其次為政府和企業,最終因居民個人儲蓄率太低而爆發了次貸危機。歐盟政府的杠桿率第二,其次是個人,再次為企業。日本則是政府所承受的杠桿率最高,企業次之而居民具備很高的儲蓄率。而中國,企業的負債率最高,政府和居民均處于低位。

        “任何一個要素的杠桿率偏高都不可持續。”他說。加之宏觀經濟形勢有待好轉、區域擔保鏈風險潛藏等現實因素,一些中國企業最終可能不堪重負。

        專家指出,由貨幣“空轉”而引發的,可能是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一区| 特级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图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97碰公开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卡无卡视频 | 放荡女同老师和女同学生|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h| 911亚洲精品| 日本成本人视频|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av| 久久精品视频7| 男人桶女人叽叽|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d动漫精品专区久久|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公和我乱做好爽添厨房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好男人社区神马www|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欧美日韩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人妻被按摩师玩弄到潮喷|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a毛看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动作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