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理財品費率最高達1.55%

      2013-01-30 15: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范樂

      高費率吞噬高利潤光大理財品費率最高達1.55%

        資料圖

        中新網1月30日電(金融頻道 安利敏)2013年的第一個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延續(xù)去年的火爆態(tài)勢,截至29日共計發(fā)行理財產品443款,其中,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就達23款。然而,在銀行描繪的高收益美妙藍圖面前,廣大投資者還是應該保持清醒,警惕所謂“高利潤”被銀行收取的高費率吞噬。

        一月銀行理財集中爆發(fā) 預期收益最多相差70倍

        眾所周知,已經過去的2012年是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異;鸨囊荒,而這種火爆之勢在進入2013年伊始,火爆態(tài)勢似乎一點兒也不曾稍減。2013年的第一個月,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延續(xù)爆發(fā),高收益產品不斷涌現,高收益攬客態(tài)勢再度抬頭。

        據wind數據顯示,從2013年1月1日至1月29日,目前各銀行在售理財產品共計發(fā)行443款。其中,年化預期收益率在超過5%以上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就達23款,更有銀行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17.5%。

        中新網金融頻道梳理發(fā)現,不同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率相差非常大。在2013年1月來發(fā)行的400余款銀行理財產品中,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星展銀行一款12個月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17.5%。而預期年化收益最低的是中行的一款外幣理財產品,其年化收益率甚至只有0.25%。理財產品間預期年化收益率最多相差高達70倍。

        這其中,人民幣理財品收益又普遍高于外幣理財產品。中新網金融頻道梳理發(fā)現,1月來發(fā)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中,人民幣理財品收益多在3.5%以上;而各行外幣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低于人民幣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多在2.8%以下。

        警惕高費率吞噬高利潤 光大理財品費率最高達1.55%

        盡管銀行不斷為投資者拋出高利潤理財的繡球,在銀行描繪的高收益美妙藍圖面前,廣大投資者還是應該保持清醒。很多款貌似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與普通理財產品相差無幾,甚至只是做了個數字游戲而已。要知道,年化收益扣除各項費率后,才能是投資者能拿到的真正實際收益。

        日前,關于理財產品高額收費的現象再次成為廣大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中新網金融頻道梳理數據發(fā)現,各銀行理財產品費率有很大差別,有的銀行理財產品最高收費甚至可以達到1.55%。

        以光大銀行一款目前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為例。光大銀行2013年陽光理財“T計劃”一款產品,預期收益5%,起始委托資金100萬元。依據該理財產品的說明書規(guī)定,光大銀行將對投資者收取最高不高于1.50%的投資管理費(年化費率,下同)及不高于0.05%托管費。即,光大銀行最高可向投資者收取共計1.55個百分點的費率。

        假定該產品到期實現了其預期的較高收益率5%,扣除1.55%的投資管理費和托管費,投資者真正能拿到的收益也不過是相當于普通理財產品的收益而已。

        而浦發(fā)銀行的一款2013年“匯理財”系列理財產品,產品收取管理費率為0.3%。較光大銀行理財產品收取費率相差5倍之多。而據媒體報道,有銀行理財產品費率收取相差更高達13被之多。

        “超額收益歸銀行” 銀行理財霸王條款何時休?

        中新網金融頻道在梳理數據時還發(fā)現,銀行除了收取所謂銷售手續(xù)費、托管費等各項費率以外,多數銀行還在其產品說明書中加入了這么一條“超出約定預期收益的部分為某某銀行超額業(yè)績報酬”、或“超出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為銀行的投資管理費”。總之,“報酬”也好,“投資管理費”也好,不管以何種名目,銀行堂而皇之地將所謂“超額收益”納入了自己的腰包。

        理財產品實際收益若超出預期被銀行“獨吞”,低于預期收益甚至虧損的風險卻由客戶獨自承擔。投資者對暗藏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的霸王條款提出質疑:理財收益為何多不退少不補?其實這一現象早已深為投資者詬病。

        對此,有銀行理財師表示,超出部分的收益歸誰,應由合同說了算。若合同中有類似“超出預期收益部分作為銀行資產管理費”的說明,投資者最多只能獲得預期收益。而律師對此則有不同看法。有認為,銀行“獨吞”理財產品實際收益超出預期收益部分,卻讓客戶獨自承擔投資風險,實際上是一種拿投資者的錢從事自身低風險投資的行為,有霸王條款之嫌。投資者若簽訂合同,表示認可相關條款,無法追究銀行法律責任。

        而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其實大家也并無渠道查實產品實際收益,只能寄希望于銀行“誠實守信”。 面對銀行“超額收益歸銀行”的硬性條款,投資者也并沒有更大的話語權去改變什么。銀行理財霸王條款何時休?銀行理財收益何時才能更透明?投資者也只能一邊嘆息,一邊拭目以待。(中新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tài)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19p|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 | 最新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草莓视频在线观看18| 夜间禁用10大b站|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欧美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99视频有精品| 日本被强制侵犯亚洲系列播放|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3d玉蒲团之极乐宝鉴|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免费高清小黄站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欧美日韩欧美日韩| 另类人妖与另类欧美|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玉蒲团之风雨山庄|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91久久大香线蕉| 尤物网在线视频|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制服丝袜第六页|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看黄网站|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草莓视频在线免费播放草莓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