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率網日前發布的2012年度金融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整個理財產品市場共有12款零負收益的結構性產品,絕大多數以掛鉤股票和基金為主。發行銀行方面,12款零負收益產品中有10款為外資銀行產品,其中,星展銀行占據7款。
事實上,去年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繼續擴大。統計顯示,2012年各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28929款,較2011年增長26.8%。但在發行量攀升的情況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卻開始走下坡路,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占比由去年初的近70%降至12月的15%,更有12款結構性理財產品遭遇零負收益。
按掛鉤標的劃分,零負收益產品絕大多數以掛鉤股票和基金為主,股票掛鉤產品6款,基金掛鉤產品3款,其余3款為和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掛鉤的產品。
統計顯示,兩款負收益產品分別為星展銀行于2011年4月份和5月份發行的工商銀行和中國龍工H股掛鉤的股得利系列一年期結構性產品,實際收益率分別為-10%和-5%。
報告指出,2012年零負收益產品全部為結構性產品,數量較2011年度大幅下降,這主要和近年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產品大多采用保本設計有關。總體而言,結構性理財產品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遠遠高于常規理財產品,其中和海外基金、股票、黃金等高風險資產掛鉤的結構產品實現收益的不確定性最大。
銀率網理財產品分析師孟雨停表示,結構性產品獲益要靠概率還要靠些許運氣。能否獲得較高收益率與產品的入場時機、產品的設計結構掛鉤標的表現等因素有著緊密關系,投資者購買結構性理財產品一定要謹慎,不要只看最高預期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