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這幾天購買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得多留個心眼兒——如果產品的到期日為9月29日,資金到賬日需要橫跨8天假期,產品的收益率將會大打折扣。投資者盡量選擇節后到期的產品,縮短資金到賬期限。
記者走訪銀行發現,最近幾天發行短期理財產品的銀行不在少數。其中,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設計到期日為9月28日或9月29日,如果購買這些產品并不劃算。這是因為短期理財產品的合同一般約定“到期日后的兩個銀行工作日內為到賬日”,而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從9月30日開始,到10月7日結束,如果產品的到期日為9月28日或9月29日,就意味著資金最早也要在10月8日或10月9日才能到賬。根據各家銀行“理財收益及理財本金在投資到期日與資金實際到賬日之間不計利息”的規定,長假期間銀行并不會支付利息。假設某款產品投資期限為31天,預期年化收益為3.3%,如果產品9月29日到期、10月8日資金才能到賬,相當于投資期限為39天,實際年化收益只有2.6%。
理財專家提示,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不要看收益率高就盲目購買,還要計算資金到賬的時間成本,綜合各種情況來選擇。
本報記者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