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降息后,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悉數受到沖擊。統計發現,自7月6日年內二次降息后,可比較的貨幣基金、短期理財債基以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悉數下滑,不過由于投資運作機制及投資標的更為寬泛,銀行理財產品暫時略勝一籌。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降息后存款利率、回購市場利率下降較快,使得主投這類品種的貨基及短期理財產品受沖擊較大。不過由于上述產品流動性更好,對債券價格更為敏感,如果看好短端債券價格走勢,則此類品種更具投資價值。
降息沖擊收益率
數據顯示,降息之后各類產品收益率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以貨幣基金與短期理財債基為例,其最近一個月的收益率明顯低于最近一個季度的單月平均值。其中,所有貨幣基金A類產品最近一月收益率平均下降了0.04%。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降息之后,5%以上利率產品也基本絕跡。
不過,雖然所有產品均受到降息潮的沖擊,不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貨幣及短期理財債基略有優勢。統計顯示,以一個月以下主投債券及貨幣市場的銀行理財產品為例,7月6日二次降息后,其收益率均值為3.59%。而貨幣市場基金及短期理財債基的最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均值均為3.36%。
“銀行理財產品相對貨幣基金投資標的更為寬泛,應對降息增厚收益的渠道更多。”銀河證券基金分析師宋楠告訴記者,由于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票據、信托等資產,其收益率增厚的方式更為多樣。此外,由于銀行理財產品基本都是通過資產池方式運作,在降息的背景下,其收益率騰挪的空間也相對更大,所以收益率水平更具優勢。
產品“各有千秋”
不過除收益率因素外,相對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及短期理財產品也有其他可圈可點之處,各類產品可謂“各有千秋”。分析人士表示,相比前者,貨基的流動性更好。此外,由于對于債券價格更為敏感,如果看好短期債券基金的走勢,貨幣基金及短期理財產品是更好的選擇。
據悉,除此前受到熱捧的30天、60天短期理財產品外,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已經上報、發行7天、14天短期理財產品,從已發行的產品募集份額看,短期理財債基還是受到投資者的積極響應。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前者門檻更低、投資期限也更短。
此外,相對銀行理財產品,貨基和短期理財產品進行回購、投資債券的比例相對更高,“后者對債券價格的變化更為敏感,如果看好債券市場的表現,后者則是更好的選擇。”上海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