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多偏重于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但是在繁復、密密麻麻的理財產品說明書里,有一項理財產品管理費隱身其中。一款理財產品運作結束后,投資者在獲得商業(yè)銀行承諾收益的同時,商業(yè)銀行也會將多出來的收益當做管理費放進自己的腰包,而且放入口袋的管理費不比投資者的收益少多少。這筆管理費究竟有多少,商業(yè)銀行怎么規(guī)定的,投資者無從知曉,管理費儼然成了一筆糊涂賬。
理財管理費
遠超股票傭金
“一款100%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運作67天的理財產品,到期后客戶實際年化收益率為3.7%,結算代理費為0.02%,托管費及投資管理費為1.93%,這意味著客戶通過購買這款產品得到了3.7%的收益率,銀行從中拿到了高達1.95%的盈利。”這款產品就是北京農商銀行發(fā)行的“金鳳凰理財”2012年豐盈·富逸34期理財產品。
如此看來,這款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其實為5.63%。基于此,記者算了一筆賬,若投資者以10萬元本金認購這款理財產品,理財天數67天,產品運作期滿,給投資者的收益為3.7%,投資者可獲得的到期資金為100000+100000×3.7%×67÷365=100679.18元,獲利679.18元;假設銀行沒有從中收取1.95%的費用,到期收益應為1033.45元,商業(yè)銀行從中抽走了354.27元。
北京商報記者在其官方網站查閱了該款產品的說明書,其中產品預期收益率=理財資金投資收益率-銀行管理費率-理財產品托管費率-其他相關稅費率,而如果理財產品實際年化收益率仍超過產品說明書約定的最高年化收益率,超出部分作為銀行投資管理費用。
同時,該產品說明書中明確表示,托管費、結算代理費等約為0.1%(年化),如此一來這款產品運作結束后的投資管理費用約為1.85%。
不少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認為,“簡直是‘空手套白狼’的買賣”。
此外,北京農商銀行的“金鳳凰理財”2012年豐盈·富逸33期產品,65天運作期后實際收益率3.5%,托管費及投資管理費則為1.1%。興業(yè)銀行(18.50,0.00,0.00%)發(fā)布的興業(yè)銀行本外幣零售理財產品到期情況一覽表(2013年3月)中,在列的28款產品中,銀行管理費最低0.3%,多在0.7%,最高達1.5%。如“2012年第八期萬利寶”私人銀行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到期年化收益率為8.5%,到期客戶凈收益率為7%,雖然客戶的收益率很高,但銀行也從中獲得了不少的收益。
另有一股份制銀行發(fā)行的2013年“××計劃”產品,預期收益5%,起始委托資金100萬元。依據該理財產品的說明書規(guī)定,該行將對投資者收取最高不高于1.50%的投資管理費及不高于0.05%的托管費。即該行最高可向投資者收取共計1.55個百分點的費率。而另外一些股份制銀行同類型的產品,收取的管理費可能只在0.3%左右,相差好幾倍。
如此看來,股票交易時券商收取傭金以及基金管理費和銀行收取的費率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股票傭金最低甚至可達千分之幾以下,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管理費已經大大超過股票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