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在大陸發展有很強的信念”——臺灣青年在大陸逐夢圓夢
“我在臺灣連續創業3次,即便在某領域一度做到頂尖位置,但由于臺灣市場體量小,最終也是不溫不火!薄靶“枪ぁ甭摵蟿撌既、臺青徐韜對記者說,此前受身邊陸生同學的影響,他對北京中關村充滿憧憬,決定前往大陸實現抱負,這名陸生同學如今成了他的創業合伙人。
以“攜手繪青春,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2022兩岸青年峰會近日在北京舉辦,兩岸各界青年代表240余人參與其中,就成長成才、就業創業、融合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記者專訪多名臺灣青年,聽他們講述在大陸逐夢圓夢的故事。
“登陸”發展有底氣
2017年,徐韜放棄美國硅谷的工作機會,來到北京創立“小包智工”平臺!肮靖箨懗R姷墓蚕沓潆妼、共享單車很像,但我們共享的是人力資源,在疫情期間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幫助很多企業復工復產,降本增效。目前在北京有超過5萬名活躍工作者和超過5000家企業用戶,每天有上千單工作在平臺上完成交付!
徐韜的事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初來乍到不熟悉大陸市場,他曾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困境,“一連10個月都在吃泡面”。徐韜說,“當時爸媽甚至懷疑我是被大陸人‘糊弄’了,但我告訴他們,我對在大陸發展有很強的信念,相信事業一定會成功!
在最艱困的關頭,多虧有北京市政策扶持,團隊多人入住北京市海淀區向臺青提供的公租房。“惠臺政策有很多,這個給我們印象最深,住宿是團隊較大一筆開支,少了這份保障,我們未必挺得下去!毙祉w說,臺灣對創新不夠重視,也缺少創業扶持機構和獎勵政策。大陸愿意鼓勵支持臺青發展事業,這讓他備受鼓舞。
“大陸對臺青的支持很多。臺灣青年要和大陸青年攜手并進,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眲倧那迦A大學畢業的臺青蘇雍竣,如今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從事法務工作,同樣入住了臺青公租房!邦愃频幕菖_政策降低了臺青生活成本,為我們‘登陸’發展提供充足底氣,讓大家敢來試一試、闖一闖。”蘇雍竣對記者說。
攜手合作創未來
從北大博士到鄉村青年,臺青林書任在父親林春福的影響下,扎根四川大涼山從事鄉村振興工作。2011年,60歲的林春福放棄在深圳做得風生水起的工藝品制造生意,隱退到大涼山種植油橄欖。從讀博時“賣橄欖油換生活費”,到見證園區油橄欖種植面積從600畝增加到2.5萬畝,帶動當地6800多戶農民年增收3倍以上,林書任越發理解了父親“全面認識和理解大陸”的初心和夢想。
“我們精深加工后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當地村民給它取了個彝族名字——木都哈尼。在彝族語言中,‘木都哈尼’是火焰的意思。村民說,我們的到來,帶來了脫貧火種,臺灣和大陸聯手,點燃了致富的希望!绷謺螌τ浾哒f,他在去年組建了大涼山首家“春風新農人培訓中心”,計劃每年培訓農民5000人次,幫助當地農民更好地對接市場。
“臺灣在社區營造、鄉創文創方面起步較早,臺青很適合將這方面經驗帶到大陸,這樣既能實現自我價值又具有社會意義,何樂不為呢!大陸的各項發展政策、美麗的綠水青山、廣闊的市場機遇,能夠助力我們每個人夢想成真。”林書任說。
“只要不斷努力,就會有好的生活!迸_青陳文成在大陸求學發展已有10年,如今是北大教師,近日剛拿到家庭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這讓他的幸福感更強了!扒啻鹤蠲篮玫臅r候都在大陸,來到北京后,發現這里跟島內的宣傳完全不同,所以交流非常重要!
“大陸的惠臺政策很好,正是臺灣青年來大陸走走看看的好機會。除了北上廣這些大城市,臺青也可以去甘肅、西藏等地看看,視野會更開闊,奮斗目標也會更明確。”陳文成對記者說。
傳承文化促交融
峰會現場一襲明制漢服的臺青林家萱告訴記者,“我很喜歡中華傳統文化,臺灣也有很多人喜歡漢服,但不大了解漢服各個朝代的形制。我想利用在大陸所學,把漢服知識介紹給更多臺灣人!本驮7月初,她申領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成為今年3月此項惠臺新政發布后首個在京辦證的臺灣青年。
“我的創業方向聚焦文化。漢服是潮流趨勢,可以帶動觀光、茶道、香道等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的項目,氛圍感會很強!绷旨逸嬲f,9月將推出首場穿漢服游故宮活動,之后也會陸續有點茶、香道等體驗活動。
“在新媒體崛起的時代,我看到無數的機會!迸_青楊世瑋對記者說,大陸電商發展迅速,創業環境理想,2020年,原先在北京廣告公司任職的她,選擇將鮮花電商作為創業項目,以此實現“女孩子開花店的唯美夢想”。
“在電商帶貨領域,臺灣更像早期的電視購物,沒有互動和反饋,也沒有支付體系!睏钍垃|說,大陸在供應鏈、物流、移動支付等方面都很“給力”,臺青在大陸創業也有政策利好,有問題隨時幫忙解決。
“剛創業就趕上疫情,一度面臨資金緊張,我們在2021年申請到30萬元的高新技術補助!睏钍垃|說,她的創業項目走精致農業數字化路線,幫助云南花農做整個產業鏈方面的系統。如今,他們每個月能接到數萬束鮮花訂單,在七夕節等銷售旺季成績更為亮眼。
楊世瑋認為,創業者需要有韌性。徐韜同樣建議臺青堅守本心:“來大陸的這5年,身邊有臺青朋友熬不過創業的艱苦而選擇放棄,我也經歷過同樣的困難,但充分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快速調整業務方向,最終獲得成功。只要堅持不懈、把握機遇,就能隨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