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態傳承非遺 “80后”臺青南京守護“寸錦寸金”
中新社南京2月11日電 題:活態傳承非遺 “80后”臺青南京守護“寸錦寸金”
作者 徐珊珊
乘坐南京軌道交通,在地鐵云錦路站下車,走進南京云錦博物館。館內陳列著歷朝歷代的各色云錦織物;在云錦織造現場操作展示區,多架體積龐大的云錦大花樓木織機仍在進行傳統的云錦織造。也許很少有人會想到,執掌著這座博物館的,是一位“80后”的臺灣青年。
云錦誕生于漢末晉初,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明朝文人曾寫道:“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雀妝花云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2009年,南京云錦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京云錦博物館館長、南京云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研究所”)總經理簡名偉“登陸”十余年來,一直從事非遺文化推廣工作。驚嘆于南京云錦的精湛技藝,他和團隊來到南京,致力于守護“寸錦寸金”,讓云錦活態傳承。
與外人想象中的“錦衣玉食”不同,簡名偉接手時,研究所正遭遇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已連續虧損多年。簡名偉告訴中新社記者:“是云錦本身的文化底蘊吸引了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的文化之根。非遺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形成產業進入市場變為生產力,亟需轉型升級。”
如何讓傳統非遺“活”起來,被更多的年輕人“種草”?2021年,研究所和一款知名換裝游戲聯動,參考館藏明代孝端顯皇后的綠織金妝花通袖過肩龍柿蒂緞立領女夾衣,推出了一款云錦端儀套裝,將傳統非遺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之后,歷時8個月織造,該套裝的實體版在南京云錦博物館線下展出,廣受好評,透過現代科技的方式,吸引年輕人來關注云錦。
“虎年春節,我們的云錦產品中最暢銷的是一幅云錦織金小老虎。而跟國際品牌女裝合作的虎年聯名系列也在上市的兩周內就售罄,云錦面料的衛衣是暢銷款。”簡名偉說。
蝴蝶胸針、云錦托特包、拼接圍巾、景區文化標志、市民卡元素……漸漸地,古老的南京云錦正以多種方式走進現代生活,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
“非遺的傳承是一項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我們有責任將南京云錦傳承下去,更有使命將南京云錦弘揚出去。我們也期待更多年輕人才接力,傳承匠人精神。希望充滿活力的南京云錦被更多的年輕人喜愛。”簡名偉說。(完)